成果报告
 成果形成的背景 
 成果的主要内容 
 成果的创新点 
 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 
成果主要内容


成果以培养高素质、复合型、应用型大数据人才为目标,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。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,依托我校财经学科优势,促进工学与经济学、管理学交叉、融合、渗透发展,强化“大数据+财经”的办学思路,采用“厚基础、重工程、深融通、精方向”的培养模式,历经5年改革探索与实践,形成了立足大数据技术、面向财经应用的专业特色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的举措,如图1所示。

1.针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问题,树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“ 四融三通”人才培养理念(“四融”即通识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、专业教育和特色教育深度融合,“ 三通” 即大类培养、专业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有机贯通),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跨学科构建具有财经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,如图2所示。

2.针对教学资源匮乏问题,组建跨学科专业、跨校企、多维度教研结合的创新教学团队,采用在线、定制多种方式,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师资培训。组织编写具有财经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、实验实训案例、试题库,录制微课,建设了移动终端学习平台,丰富了大数据专业课程资源库。

3.针对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脱节,进一步构建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、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的多元化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,使人才的培养由浅入深,逐渐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课内实验、期末实训、毕业实习、实践创新活动四个部分。在学院大力支持下,建设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基地,为开展课堂实践教学、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以及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所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,根据本专业设置和实习实训教学需求,本着“优势互补,互惠互利”的原则,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。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、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,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、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,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,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。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,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,达到“共赢”的效果。

4.针对未来的大数据人才集中涌现的供需失衡,构建了全员参与、全程监控、全面评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如图3所示。

由校-院-专业三级管理人员、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;开展以“学生为中心”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,开展毕业跟踪与用人单位反馈;形成“计划-运行-控制-反馈-改进”的质量管理闭环,提高人才市场竞争能力。

以上成果在实施过程中,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专业建设发展的文件,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、高等教育改革背景、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基础上,以及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立足河南省“两个高质量”、“四个强省、一个高地、一个家园”的改革发展总布局,依托河南省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郑州市的区域优势,针对我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制定了“十四五”课程建设规划,深化了专业综合改革,进行了专业定位、特色培养, 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、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并取得了明显成效。